农村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,很多小孩子都出生在大城市,农村于他们而言就好比书本上的故事一样朦胧抽象。不过对小编这样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来说,虽然常年身处大城市,但对农村依然有着无法割舍的羁绊。所谓“犬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”、“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绿水前,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”是真正体会过的,相对其他古诗而言,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的惟妙惟肖。其实除了这些古诗词中对农村生活的刻画栩栩如生让人流连,就连土生土长的农村本土文化也是同样妙趣横生,让人顿时就能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自然与淳朴。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“村夫硬如铁,光棍软如棉”就是农村俗语中即能体现老百姓的生活风貌,又能体现老百姓朴实的价值观。而且这句话的后半句同样精彩,虽然知道的人不多,但依然流传了下来。
农村生活在现在已然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了,而如今的农村早已人烟稀少不见炊烟了,但在这之前的古时候,农村的景象可是让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避世桃源。而且他们还给这种生活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“田园生活”,文人就是不一样,叫农村似乎俗气了,改成田园瞬间雅致多了,画面感十足的。那时候的农村百姓群居,大多在家务农,很少有人外出。所以农夫往往都有几亩薄田也有几间草屋,虽然可能地主的,但多少算是有些家当的。
展开全文
所谓“村夫硬如铁”意思可能不那么直白,这里的村夫自然指的是农夫,而硬如铁确则有两层意思。一是农夫常年犁地耕田,风吹日晒的往往都有硬朗的体格,所以第一层意思说的正是农夫的身体很硬朗,任劳任怨也不会轻易生病。第二层意思是说,能这样能种田维持生计的男子大多都能大多都有几亩薄田和房子,而勤劳又有劳力的男子通常都是古代农村婚配的不二之选,这样的人往往在外能够吃苦耐劳,于内也能挑起一家之主的重担,对妻儿老小也能负起应有的责任。有了责任心做起事来浑身是劲,说句“铁骨铮铮”也不为过。
而“光棍软如棉”则刚好相反,当然,古今对光棍的定义有些不同。在古代,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严重,男子只要稍微有点出息都不愁不能娶妻。而在“三妻四妾”的封建社会沦为光棍大多都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,这样的人外不能成事,内不能养家,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的人,巧取豪夺的行为另当别论了。之所以说这样的人软,一是因为这类人四肢不勤,体魄自然比经常劳作的人弱了很多。其次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人没有责任心,没有事业心,也就挑不起养家糊口、生儿育女的重担,连自己都养活不好,恐怕说软句“软如棉”对棉花还有些不公。
这句俗语的后两句是说“ 不是撑船手,怎敢捉毫杆”,意思就很简单了,和那句“没有真功夫,不揽瓷器活”大致一样。说的是一个人得有本事,得做一个会捉毫杆的撑船手,而不是只会夸夸其谈却毫无本事得假把式。有了真本事才能硬如铁,否则不是软如棉而是烂如泥。
以上两句俗语出自古代民间智慧语录集《增广贤文》,是谁说的也无从考据,但肯定是出自百姓之口,语言通俗直白,读起来就像顺口溜一样,虽然不及诗词高雅华丽,但其内容细嚼之下仍然回味无穷。读来让人忍俊不禁,想来却又言之有理,老百姓的这两句经验总结即便是今天仍然值得深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