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曲界为何丑角的地位最高?真实原因来了!

📁 36365快速检测中心 📅 2025-07-27 13:08:37 👤 admin 👁️ 6006 ❤️ 257
戏曲界为何丑角的地位最高?真实原因来了!

聊到丑角这个行当

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

幽默、调笑

那你真的了解丑角吗?

丑角是一个对演员的

艺术素养要求非常严格的行当

一个好的丑角演员不仅要

说、学、逗、唱,口齿清晰流利

而且要文武不挡

不但要能把自己的角色演好

更重要的是要把“主角”托起来

亦称“合得严”

丑角在戏曲中

可喻为肴馔中的“调和面儿”

就秦腔丑角的艺术特色而言

就是插科打诨,亦庄亦谐

幽默滑稽,自然成趣

丑角演员在舞台上的

唱、念、做、打等多种艺术手段

展示出与其他行当截然不同的

神情、韵味、风格和风采

丑行其角色大致可分三类

↓↓↓

官丑

多系有一定身份的官吏,妆扮多着丑官衣,挂吊搭,戴圆翅纱帽,穿薄底朝靴,并勾画白鼻梁脸谱。其间文官、武官,正面人物、反面人物都有。文官如《二娃审案》之徐松林,武官如《回荆州》之蒋勤,正面人物如《棋盘山》之程咬金,反面人物如《斩黄袍》之韩龙等。

《二娃审案》剧照▲

文丑

因多扮演戴文生巾的文人,包括儒生、谋士、军师师爷、塾师等各种身份职业,故在妆扮上多挂八字、一撮或吊搭,身段动作舞蹈性、节奏感较强,表演上多以呵腰、弯腿、摇头、晃脑等动作来突出其文绉绉、酸溜溜的迂阔酸腐之气。儒生如《坐楼杀惜》之张文远,谋士如《群英会》之蒋干,师爷如《玉枝玑》之丑师爷,军师如《潞安州》之哈米蚩,塾师如《教学》之何为贵等。

《教学》剧照▲

武丑

因多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、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,故在着装上多戴素罗帽,穿素、花两色滚身子,但一般不挂须;表演上以能打能翻、念白清晰干脆、动作洒脱利落为特点。如《偷鸡》之时迁《挡马》之焦光普、《三岔口》之刘利华、《八蜡庙》之朱光祖、《三盗九龙杯》之杨香武等。秦腔各类大丑都要勾脸,最普遍者为“豆腐块脸”,并按人物好坏使其眉、眼脸作出各种夸张变形。

《三岔口》剧照▲

《三盗九龙杯》剧照▲

聊戏先聊丑,无丑不成戏

丑行虽位列四大行末尾

为何地位却那么高?

丑角为何喜欢在鼻子处刷白?

↓↓↓

传说当年唐玄宗喜好演戏,下场演戏时就扮演丑角,在宫中,他为逗杨贵妃开心,亲自扮演丑角,一代皇帝扮演丑角未免有损国威,于是就在鼻子上挂一块白玉,因此后来丑角脸上便抹上白粉,而唐玄宗被尊为中国戏剧界的祖师爷,所以传统剧团的团长都是丑角担任,中国戏曲学院的第三任院长就是名丑萧长华先生担任。

丑角自古以来

也起着讽谏君王的社会作用

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中记载了一个“优孟衣冠”的故事

一个叫孟的杂戏的艺人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。楚相孙叔敖死后,儿子很穷,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,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。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,让他做宰相。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,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,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。

清末京剧著名丑角刘赶三也有类似的轶事

据说慈禧太后看戏时总是坐于堂中,光绪皇帝则侍立一旁,犹如仆人一般,刘赶三对此甚为不平。一次演《十八扯》时, 他扮演其中的孔怀,一会儿装大臣,一会儿装皇帝,于是加进一段念白:"别看我是假皇帝,还能有个座位,那真皇帝天天侍立,何曾得坐呢?"慈禧为掩众人口,从此允许光绪坐着看戏。

刘赶三

清末著名“昆丑”杨鸣玉也曾演戏暗讽李鸿章签卖国条约。可以说,丑角有着“社会之大教师”的作用,常于台上抓哏,针砭时弊。

梨园界素有“尊丑”的传统

过去很多剧团供有唐明皇的像

演出前都要祭拜

演丑角的永远是老大

别的就算唱得再好,也只能往后排

戏班里装道具的箱子

只有丑角演员才敢坐

上台前,只有丑角演员化完妆后

其他演员才敢化

赶庙会唱戏前,戏班子要磕头跪拜

唯有丑角演员,不管年龄大小,资历上下

都可以不磕头

这都说明

丑角在戏剧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行当

来欣赏一段

秦腔名丑薛广民

秦腔传统折子戏《教学》

↓↓↓

编辑:明明

审核:王梅、妍薇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