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啥按摩这么舒服?哈佛科学家给你答案

📁 bat365在线平台app 📅 2025-11-01 19:13:26 👤 admin 👁️ 4411 ❤️ 665
为啥按摩这么舒服?哈佛科学家给你答案

小鼠的腿被固定在架子上,用一个硅胶探头抵住小鼠的腿,由一个电磁驱动器提供动力,做一下一下地定量按摩。硅胶探头里有力的传感器,可以监控每一下按摩的力度。并且还集成了超声波传感器,可以顺带给小鼠的肌肉做超声波检测,看看肌肉的恢复程度。每只小鼠每天按摩 2 次,每次 5 分钟,一共按摩 14 天。然后评估恢复情况。

你看,第1 步是用注射毒素和手术的方法,控制每只小鼠受同样程度的伤。第 2 步 是用一套高级的、带各种传感器的按摩仪,控制每只小鼠接受尽可能定量的按摩治疗。最后是评估环节,也要定量。评估有多个维度:

首先,使用同样的电压信号刺激小鼠的腿部神经,这会导致小鼠小腿肌肉收缩。至于收缩能产生多大的力,那就要看这部分肌肉的健壮程度了——收缩的力大,就说明这只小鼠小腿肌肉恢复得更好。

从测试结果看,不论是采用 0.15 牛还是 0.3 牛或者 0.6 牛来按摩,小鼠肌肉的收缩力道都差不多,大约比从没接受按摩自己恢复的小鼠大70%。

接下来的评估,就要切下那条肌肉,在显微镜下观察肌肉纤维的细微状况了。

不出意料,没有接受按摩的肌肉纤维明显比接受过按摩的细。而且 3 组采用不同按摩力道的小鼠,按摩力道最大的那一组,肌肉纤维最粗,恢复的情况最好。

实验到这里告一段落,就是通过标准化,把受伤、按摩、恢复的结果都测出来了。

免疫细胞对肌肉恢复的影响

下一阶段是研究的核心,也就是解释为什么经过按摩后,肌肉恢复得明显更好呢?

结果发现,根源就在于按摩的动作有助于去除肌肉里的中性粒细胞。而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很主要的免疫细胞。也就是说,按摩动作其实影响到了生物体的免疫过程。这是之前研究没有涉足过的领域。

这个过程是这样发生的:

相对于人体其他细胞来说,肌肉细胞属于比较长寿的,通常情况下,只要不受损就一直存活着,也许寿命能达到十几年。但它受损后,也不会像寿命最长的神经细胞那样无法修复,而是会从肌肉组细胞里再次分化出来。

而中性粒细胞作为一种免疫细胞,除了在细菌、病毒入侵的时候会吞噬它们,还有另外一个功能,叫作“趋化作用”。顾名思义,它会在受伤部位分泌一种信号物质,引导刚刚从肌肉组细胞里分化出来的肌细胞移动到受损部位。

这里多说一句,除了刚刚分化出来的肌肉细胞外,血管再次生发时需要用到的各种物质,也会在趋化作用下靠近受损部位。

如果丢失了这个信号,生物体怎么知道把新造出来的细胞运往何处呢?所以,中性粒细胞在受损部位大量出现,对肌肉修复是很重要的。

但它并不是一直起积极作用的。在这次实验中科学家就发现,在肌肉受损的初期,中性粒细胞会促进肌肉组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趋化。但大约3 天后,如果中性粒细胞在这里还维持很高的浓度,就会严重阻碍肌肉细胞的分化了 。而按摩产生的物理压力,恰好可以简单粗暴地把中性粒细胞从肌肉中挤出去。

上面那张图是经过按摩后的肌肉组织,下面那张是没有按摩过的。其中粉色的小点点就是肌肉组织中分布的中性粒细胞,它们在肌肉恢复后期起到了不好的作用。

那么,这个解释对不对呢?

既然猜测是中性粒细胞搞的鬼,那么如果从受损的第三天后,就把中性粒细胞通过其他生物手段去除,应该也会得到和按摩类似的效果才对。

于是,科学家使用一种抗体(Ly6G)消除了小鼠腿部肌肉里的中性粒细胞,并没有给它们按摩,结果发现,它们的恢复情况和接受按摩的小鼠类似,远好过没有按摩靠自己恢复的小鼠。

其实,这个过程和很多炎症反应或者病毒入侵后的免疫风暴有点像。最健康的免疫系统不是“强”,而是“恰当”。

也就是说,在刚刚发生意外的时候,不会对入侵和损伤视而不见;而当局势得到控制的时候,也不能长期盘踞在受损的部位,这样反而妨害伤情的恢复。

怎么按摩更好?

对医学界来说,通过物理按压就能影响免疫调节,这个证据还真是挺让人意外的。而按摩背后免疫调节的机制,说不定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。

比如,有些人年岁大了就会有慢性的肌肉疼痛,今后说不定就可以通过吃药达到和按摩一样的效果。

此外,胳膊、腿的受损可以按摩,内脏或者大脑受损我们可没法按摩,不过由于背后机制可能有相似之处,于是这个研究可能也能为我们提供治疗思路。

当然,这样的后续成果还要等很久才会诞生出来。

目前对我们来说,也有几条有用的建议:

首先,要相信按摩确实可以有效地恢复肌肉损伤。

其次,按摩的力度可以适当大一些。在合理范围内,用力越大挤出的中性粒细胞就越多,肌肉纤维恢复后就越粗壮。

最后,就是时机,受伤后的前 2 天可以让肌肉自己修复。这时,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对恢复的积极作用很大;而从第 3 天起开始按摩,这样可以挤出过多的中性粒细胞。

你看,肌肉拉伤后按摩有好处,也会更舒服,这种个人体验不用等科学出现,人人皆知。但想要证实这种猜测,还真得一板一眼地把每个步骤都量化,做到可对比、可复现。

这个思路是现代人区别于古代人的最重要的特征。哪怕我们不知道怎么设计实验,但知道了一个感觉上的结论要证实、必须经历这样强度的验证,也算是掌握了现代人必备的思维方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