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是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,由弱到强,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阐述。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哪里?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的呢?
古田会议结束后,便是1930年新年。红四军举行了一场元旦迎新晚会,度过了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元旦。新年伊始,党内有人给毛泽东写了封新年贺信,信中表达了“红旗到底能打多久”的疑问。
古田会议纪念馆讲解员 谢贵全
毛泽东在(古田)会上提出了八种非无产阶级思想,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方法,唯独没有对悲观主义思想予以答复。
这种情绪的产生其实是有迹可循的。1929年4月,毛泽东、朱德收到了中共中央2月9日发出的一封信,史称“二月来信”。信中对中国农村革命形势估计过低,甚至怀疑红军在农村发展的可能性。
鉴于前有“二月来信”,现在又看了这封信,毛泽东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,他希望通过回信的方式,阐明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,消除党内军内的消极情绪。
1930年1月,在距古田会议会址不远处的古田镇赖坊村协成店,这间不到六七平米的简陋小屋子里,窗外是极冷的寒冬腊月,一张床、一张桌,毛泽东写下了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这篇重要著作。
文章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,鼓励大家,科学分析革命形势,正确认识革命道路问题,增强革命必胜信心。
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《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》,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是文章中一句形容中国当时革命形势和前途的话。
古田会议纪念馆讲解员 谢贵全
因此毛泽东写下了这封近8000字的回信以教育全军干部。这封信的主题也是以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,也是因为有了这一思想的指导,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才在早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。
这篇文章也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,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,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针对“红旗到底能打多久”的悲观情绪进行了抨击。
毛泽东在回信中表示:“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:‘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’,这就是说,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,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。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,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。”
除了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作了分析批评外,信中更多的是深刻阐述了关于中国革命要“以乡村为中心,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”的思想。在信的最后,毛泽东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描绘了一幅令人鼓舞的前景。
记者 梁爽
在文章中,毛泽东是这样形容中国革命的,“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,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,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”。
这篇文章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,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,走向辉煌。
1948年,这封信以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为名公开刊发。它揭示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,坚定了党领导广大军民为理想信念继续奋斗的决心和信心。
来源:NTV每日新闻、南昌发布
原标题:《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在这里写成》
阅读原文